大蠟螟 - 蜜蜂百科
一、生物分類學
界 | 動物界 | 門 | 節肢動物門 | 綱 | 昆蟲綱 |
目 | 鱗翅目 | 科 | 螟蛾科 | 屬 | 螟蛾屬 |
種 | 大蠟螟 | 別稱 | 蠟蛾、巢蟲(幼蟲)、棉蟲(幼蟲)、蠟蟲 |
大蠟螟是蜜蜂主要的敵害,別稱蠟蛾、巢蟲、棉蟲等,在生物分類學上屬于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螟蛾科、螟蛾屬昆蟲,以幼蟲為害蜜蜂的巢脾,輕者影響蜂蜜的產量和質量,嚴重時蜂群無法抵御不得不棄巢遷飛。
二、形態特征
大蠟螟是完全變態昆蟲,卵呈短卵圓形,長約0.3~0.4毫米,表面不光滑,顏色初為粉紅,后轉化乳白色、蒼白色、淺黃,最后變成黃褐色;幼蟲剛孵化時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轉成灰和深灰色;蛹白色,長約12~20毫米,直徑約5~7毫米;成蟲呈銀白色,雌蛾體大,雄蛾體小。
三、分布范圍
大蠟螟對溫度非常敏感,在高海拔地區或高緯度地區較少見,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極為普遍,我國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等地均有分布,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浙江、臺灣、安徽、湖北等地也常有發生。
四、生活習性
1、環境:大蠟螟喜高溫、高濕的環境,尤其是卵和幼蟲的發育需要較高的溫度,最適生長溫度30~35℃,溫度高于13℃時幼蟲開始活動,溫度低于9℃以下時幼蟲進入越冬期。
2、發育:大蠟螟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各蟲期因季節、氣候等不同而不同,其中卵期約8~23天,幼蟲期約27~48天,蛹期約9~23天,成蟲期約9~44天。
3、世代:大蠟螟的生活史約2個月,最長可達6個月以上,在長江流域一年發生2代,在云南、海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一年發生3代,完成一個世代約需60~80天。
五、防治方法
1、飼養強群:大蠟螟主要危害弱群,群勢越弱危害越大,強群對巢蟲有極強的抵抗力,因此防治巢蟲最有效的辦法是飼養強群。
2、清理蜂箱:大蠟螟產卵于箱底蠟屑處,箱底堆積的蠟屑為大蠟螟繁衍提供了條件,因此管理蜂群時要定期清掃蜂箱中的蠟屑。
3、滅殺幼蟲:大蠟螟以幼蟲越冬,越冬期幼蟲多藏匿在巢脾、蜂箱縫隙和箱底蠟屑中,因此可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徹底滅殺幼蟲。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