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螺原體病 - 蜜蜂百科
一、誘發病原
蜜蜂螺原體病的病原是蜜蜂螺原體,蜜蜂螺原體無細胞壁,直徑約0.17微米,長度隨生長期不同而不同,初期一般單條螺旋絲狀,作螺旋式運動,后期則較長,出現分枝并聚團,菌體上有泡狀結構,螺旋性減弱,菌落成煎雞蛋形,直徑約75~210微米。
二、流行規律
蜜蜂螺原體廣泛分布于田地、庭院、花壇的土壤中,工蜂出巢采蜜或采集鹽分時易感染病菌,蜂群內主要通過飼喂行為傳染給健康蜂,轉地放蜂發病率高且病情嚴重,定地飼養病情較輕,華南地區3~5月為發病高峰期,華北地區5~7月為發病高峰期。
三、典型癥狀
蜜蜂螺原體病主要危害成蜂,典型癥狀是病蜂爬出蜂箱并在蜂箱周圍地面緩慢爬行直至死亡,病蜂死亡后大多雙翅展開、吻伸出,病情嚴重時剛出房不久的新工蜂也會爬出蜂箱外死亡,另外蜜蜂螺原體病常與蜜蜂孢子蟲病和蜜蜂馬氏管變形蟲病并發。
四、防治措施
1、藥物防治:抗生素類藥物對該病有效,早春在飼料中加入磺胺類藥物預防該病,發病初期可根據病原種類選用相應的藥物對癥下藥。
2、飼養管理:確保蜂群中有充足的飼料,越冬飼料必須優質且量足,春季要加強保溫并確保通風良好,秋季要對巢脾和蜂具嚴格消毒。
3、選育蜂種:人工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王,同時用抗病力強的蜂群來培育蜂王,此外還要確保蜂多余脾并及時更換廢舊巢脾和老弱蜂王。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