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蜂
西藏中蜂是中華蜜蜂在西藏地區結合當地氣候所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及西洛木河、蘇班黑河、卡門河、察隅河等河流地帶,以林芝和山南地區為主產區,是我國中蜂在高原地區的衍生品種,那么西藏中蜂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西藏中蜂吧!
地理分布
西藏中蜂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地區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及察隅河、西洛木河、蘇班黑河、卡門河等沿岸地區,平均海拔在2000~4000米之間,其中又以林芝地區的墨脫、察隅和山南地區的錯那等縣域分布最為密集,另外,在云南西北部的迪慶地區、怒江地區的北部也有零星分布,但基本上均以高原地區分布為主。
外觀特征
西藏地區有高海拔、低溫的氣候特點,在這種環境下,出現西藏中蜂個頭偏大,體色較深的特點,其翅和喙均較長,工蜂體長在11~12mm,外觀呈現灰黃色或灰黑色,其腹部第三腹節背板常伴有黃色帶,第三腹節背板長度超過4mm但小于4.38mm,第四腹節背板伴有黑色,第四、五、六腹節背板后緣處伴有黃色絨毛帶,第五腹節背板狹長。
生活習性
西藏中蜂能很好的適應高原地區的氣候條件,其遷徙習性較強,有較強的分蜂性,因此群勢規模一般較小,采集力不是太理想,因高海拔低寒的氣候特點,西藏中蜂有著極強的耐寒性,與滇南中蜂相比,西藏中蜂的翅膀和喙器都比較較長、體色更黑、個頭較大且腹寬大,但因生產性能不是太高,所以人工飼養的比較少,所以大部分西藏中蜂均處于野生狀態。
品種優勢
西藏中蜂多為定地飼養,這也是中蜂的一大飼養特點,絕大多數蜂群用傳統土法飼養,人工環境中有的使用活框箱飼養,其生產性能和蜂蜜產量都不高。傳統方式飼養的西藏中蜂年平均產蜜5~10千克/群/年,如果改用現代活框箱飼養方式,可提高產量到10~15千克/群/年。
種群現狀
目前,我國的西藏中蜂基本上是處于野生狀態,其蜂群群體數量暫時沒有一個詳實的官方統計,粗布估算可能在10萬群左右,而人工養殖環境下西藏中蜂目前蜂群保有量約在2000群上下。近些年來,由于農業種植規模的增大,農藥使用頻率也逐步增高,加之其他蜂種的飼養以及病害的影響,西藏中蜂的種群數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種群的保護已經到了瀕危的地步。
總結:西藏中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難見到的蜂種,因適合生長在高海拔地區,其耐寒性較好,與東北黑蜂有一比,但因產量和采集能力欠佳,所以在人工飼養的基礎不是太好,目前大部分西藏中蜂處于野生狀態,群體規模也較小,需要更多的人為保護這一瀕危的地方品種。
蜜蜂養殖網推薦更多相關精彩文章介紹:養蜂資訊,蜜蜂知識,養蜂技術,養蜂視頻,蜜蜂大全,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