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黃曲霉病 - 蜜蜂百科
一、誘發病原
蜜蜂黃曲霉病是由黃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黃曲霉菌別稱黃曲菌、黃曲霉等,分生孢子梗長約0.4~0.7毫米、直徑約10微米,頂囊圓球形或棒形,直徑約30~40微米,分生孢子球形,表面光滑,直徑約4~8微米(大多為5~6微米)。
二、流行規律
蜜蜂黃曲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疾病,高溫高濕的春夏兩季易爆發此病,病菌廣泛存在于土壤、灰塵、植物及其果實上,工蜂出巢采集花粉和花蜜時易將病菌帶回蜂巢,若環境潮濕、通風不良、消毒不嚴、箱內不潔均可爆發蜜蜂黃曲霉病。
三、典型癥狀
蜜蜂黃曲霉病主要危害蜜蜂的幼蟲和蛹,幼蟲患病后初期蟲體會變軟,隨后體色變成蒼白帶褐色或黃綠色,病蟲死亡后尸體失水并變得十分堅硬,蟲尸表面長滿絨毛狀的黃綠色霉菌和孢子,另外氣生菌絲還會將蟲尸與巢房壁粘在一起。
四、防治措施
1、高溫高濕天氣易誘發蜜蜂黃曲霉病,因此高溫天氣要做好蜂箱的降溫工作,而梅雨季節則要保證蜂箱環境干燥。
2、蜂群患病后立即更換新蜂箱和巢脾,同時患病蜂群的巢脾還要嚴格消毒,例如可用0.1%灰黃霉素水溶液噴脾。
3、蜜蜂黃曲霉病可用抗真菌藥物防治,例如可用0.1%灰黃霉素或0.1%麝香草酚糖漿獎勵飼喂,每3日1次,共4次。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