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蜂 - 蜜蜂百科
一、盜蜂定義
盜蜂是指到其他蜂巢中盜取蜂蜜的工蜂,多發生在外界蜜源匱乏或不易采集的季節,作盜群一般是群勢強大的蜂群,被盜群一般是群勢弱小的蜂群,實際上盜蜂亦是蜜蜂種內競爭的重要形式,當蜂群密度超過蜜源承載力時蜜蜂就會通過作盜實現食物再分配,最終保留群勢強大的蜂群、淘汰弱群或患病的蜂群。
二、成因論述
1、蜜源匱乏:蜜源過于匱乏易引起盜蜂,事實上盜蜂往往都發生在蜜源匱乏或不宜采集的季節,此時蜂群通過作盜來實現食物的再分配,最終可保留強群并淘汰弱群或患病蜂群。
2、管理不善:蜂群管理不善易引起盜蜂,例如頻繁開箱檢查或提脾時間過長易引起盜蜂,若飼喂時將飼料灑落在蜂場上易引起盜蜂,另外養蜂人直接在蜂場上搖蜜亦易引起盜蜂。
3、密度過大:蜂群密度過大易引起盜蜂,尤其是定點飼養時蜂群的密度越大越易引起盜蜂,原因是蜜蜂的采集半徑是有限的,一定范圍內蜂群數量越多則可分配的蜜源相對越少。
4、盜性太強:蜂種盜性太強易引起盜蜂,在相同條件下蜂種的盜性越強就越易起盜,有些盜性極強的蜂種甚至完全靠作盜獲取食物,因此選用優良蜂種是養蜂人必須研究的課題。
三、盜蜂危害
1、死傷工蜂:盜蜂與被盜群工蜂往往會在巢門口大打出手,輕則導致蜂群的秩序混亂,重者導致大量工蜂因廝殺而死傷。
2、蜂群失王:盜蜂侵入蜂巢后可能會殺死被盜群蜂王(多發生在不同蜂種之間),同時被盜群工蜂護王過度亦易圍死蜂王。
3、難于管理:盜蜂發生時被盜群的警覺性會變高且變得異常兇暴,若養蜂人在此時開箱檢查蜂群極易被暴怒的工蜂蟄傷。
4、削弱群勢:盜蜂潛入或侵入蜂巢后會盜取被盜群儲蜜,輕者削弱被盜群的育子能力,重者被盜群將出現“拔子”現象。
5、蜂群遷飛:盜蜂多發生在外界蜜源匱乏的季節,被盜群儲蜜被盜空后中蜂易棄巢遷飛,而意蜂可能整群餓死在蜂巢中。
6、全場互盜:盜蜂頻繁作盜會使蜂群的群界變得越來越來模糊,若不及時止盜很快便將蔓延至全場而造成全場蜂群互盜。
四、預防盜蜂
1、飼養強群:盜蜂的目標基本上都是弱群或病群,而強群憑借蜂群自身的力量就能抵抗盜蜂,因此養蜂生產中要盡可能的飼養強群,例如蜜源匱乏時可將多個弱群合并成一個強群。
2、補助飼喂:盜蜂往往都發生在蜜源匱乏的季節,事實上蜜蜂種內亦是通過盜蜂來實現食物的再分配,因此蜜源匱乏時要及時補助飼喂以避免蜂群因食物不足而到其他蜂群中作盜。
3、加強管理:盜蜂很多時候都是管理不善導致的,例如飼喂時將飼料灑落在蜂場上易引起盜蜂,頻繁開箱檢查或提脾檢查時間過長亦易引發盜蜂,另外在蜂場上搖蜜亦易引起盜蜂。
4、選育蜂種:盜蜂發生與蜂種盜性有直接的關系,簡單來說蜂種的盜性越強發生盜蜂的可能性亦越高,反之盜蜂發生率就越低,因此要積極選育盜性弱的蜂種并淘汰盜性強的蜂種。
5、減小密度:盜蜂發生與蜂群密度有一定的關系,原因是密度越大則可分配的蜜源相對就越少,最終往往因蜜源相對不足而起盜,因此養蜂人要將蜂群密度控制在蜜源承載力以內。
五、制止盜蜂
1、擾亂作盜群秩序:擾亂作盜群秩序可制止盜蜂,具體操作是暫時將作盜群的蜂王取出來,等作盜群因秩序混亂而不再作盜時再放入蜂王,亦可向作盜群噴煙或頻繁驚擾使其逐漸失去盜性。
2、懲戒作盜群工蜂:懲戒作盜群工蜂可制止盜蜂,具體操作是搬離被盜群蜂箱并在原處放置一個空蜂箱,巢門可用一根小管子連接到蜂箱內部,等盜蜂進入蜂箱后可噴煙或灑水來消除盜性。
3、虛掩被盜群蜂箱:虛掩被盜群蜂箱可制止盜蜂,具體操作是將被盜群蜂箱用樹枝、秸稈等虛掩起來,盜蜂長時間找不到巢門往往便會放棄,而本群工蜂找不到巢門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4、轉移被盜群蜂箱:轉移被盜群蜂箱可制止盜蜂,具體操作是晚上關閉被盜群的巢門并搬離五公里以外,第二天晚上打開巢門讓工蜂出巢活動,等盜蜂不再前來尋覓時便可將蜂箱搬回原處。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