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蜂病 - 蜜蜂百科
一、黑蜂病
1、病原:黑蜂病的病原是蜜蜂麻痹病毒,病毒主要寄生在成年蜜蜂的頭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經節的細胞質內,另外在成年蜂腸道、上顎腺和咽腺內也檢測出了蜜蜂麻痹病毒。
2、癥狀:病蜂麻痹痙攣,行動遲緩,身體不斷地抽搐顫抖,喪失飛行能力,翅和足伸開,虛弱地振翅,無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體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門,后期體表發黑,絨毛脫光,腹部收縮,如油炸過的一樣。
3、防治:①黑蜂病高發期要積極用升華硫等徹底的給蜂具消毒,同時要及時補飼蛋白質飼料以增強蜂群的抗病力。②新生霉素或金霉素對該病有效,具體用法是每20萬單位加2斤糖漿噴脾,兩天一次,連續噴脾2~3次。③黑蜂病的傳染性很強且頑固難治,一旦發現蜂群患病要立即隔離治療,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健康蜂群。
二、孢子蟲病
1、病原:孢子蟲病的病原是蜜蜂孢子蟲,呈橢圓形,具無結構外殼,長4.4~6.6微米,寬2.0~3.3微米,內部為雙核細胞、雙液泡,外殼前端有孔隙,孔隙中伸出極絲,極絲長度230~400微米,在蜜蜂體外只能以孢子形態存活。
2、癥狀:孢子蟲病常與蜜蜂螺原體病、蜜蜂孢子蟲病并發,蜂王、工蜂、雄蜂均可能被感染,病蜂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后期將出現衰弱、萎靡不振、翅膀發顫、腹部膨大、飛翔無力、下痢等癥狀,最后從巢門爬出直至死亡。
3、防治:①被污染的飼料是蜜蜂孢子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早春要給蜂群飼喂優質并嚴格消毒的飼料。②孢子蟲病有傳染性,病群的巢脾和蜂箱都必須嚴格消毒,同時要加強蜂箱保溫并確保通風良好。③抗原蟲藥物對蜜蜂孢子蟲病有效,例如患病初期可用甲硝唑等飼喂蜂群。
三、馬氏管變形蟲病
1、病原:馬氏管變形蟲病的病原是馬氏管變形蟲,馬氏管變形蟲只有一個細胞核,偽足是分類特征且可隨不同情況而發生變化,環境因素不良時能形成孢囊,孢囊呈卵形或球形,大小約6~7微米,可隨病蜂的糞便排出體外。
2、癥狀:蜂群的群勢逐漸減弱,但蜂箱內和蜂箱周圍都很少見到死蜂,原因是病蜂大都死在野外,此病單獨發生時不會帶來嚴重損失,若與孢子蟲病并發且未及時治療時則能輕易摧毀蜂群。
3、防治:①被污染的飼料是蜜蜂馬氏管變形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早春要給蜂群飼喂優質并嚴格消毒的飼料。②馬氏管變形蟲病有傳染性,病群的巢脾和蜂箱都必須嚴格消毒,同時要加強蜂箱保溫并確保通風良好。③抗原蟲藥物對蜜蜂馬氏管變形蟲病有效,例如患病初期可用甲硝唑等飼喂蜂群。
四、螺原體病
1、病原:原體病的病原是螺原體,螺原體無細胞壁,直徑約0.17微米,長度隨生長期不同而不同,初期呈單條螺旋絲狀,可作螺旋式運動,后期則較長,出現分枝并聚團,菌體上有泡狀結構,菌落成煎雞蛋形,直徑約75~210微米。
2、癥狀:病蜂爬出蜂箱并在蜂箱周圍地面緩慢的爬行直至死亡,死亡蜜蜂大多雙翅展開、吻伸出,病情嚴重時剛出房不久的新工蜂也會爬出蜂箱外死亡,另外螺原體病常與孢子蟲病、馬氏管變形蟲病等并發。
3、防治:①人工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王,用抗病力強的蜂群來培育蜂王,確保蜂多于脾并及時更換廢舊巢脾和老弱蜂王。②確保蜂群中有充足的飼料,越冬飼料必須優質且足量,春季要加強保溫并確保通風良好,秋季要對巢脾和蜂具消毒。③抗生素類藥物對此病有效,患病初期可在飼料中加入磺胺類藥物防治。
五、蜂螨
1、病原:蜂螨的種類有100多種,但大多數蜂螨對蜂群都沒有危害,對蜜蜂有危害的蜂螨主要來自瓦螨科、厲螨科和自跗線螨科,例如瓦螨科的大蜂螨的厲螨科的小蜂螨可寄生在蜜蜂幼蟲、蛹及成蜂體表并吸取蜜蜂的血淋巴。
2、癥狀:受害嚴重的蜂群各齡期幼蟲或蛹均出現大量死亡,因蜂螨危害而死亡的幼蟲易腐爛且無一定形狀,蜂蛹往往不能順利羽化且死亡時頭部伸出,也可在蜂箱前可見到許多蜂體變形的幼蜂,成蜂被蜂螨寄生壽命將明顯縮短。
3、防治:①自然斷子期是殺滅蜂螨最有利且最關鍵的時期,可選用高效無污染的治螨藥物滅殺藏匿在蜂房中的蜂螨。②蜂螨可用殺螨1號、敵螨1號等觸殺劑噴殺,用法將觸殺劑加水配制成噴霧劑后均勻噴灑在蜂脾上。③蜂螨可用螨撲、甲酸等熏蒸劑熏蒸,例如可將螨撲呈對角線懸掛在第二個蜂路間,其中強群掛2片,弱群則只掛1片。
六、農藥中毒
1、病因:農藥不但能直接殺死蜜蜂,而且還會間接污染花蜜、花粉和水源,蜜蜂在剛噴灑過農藥的植物上采集花蜜和花粉,或在飛行途中遇到噴灑的農藥都可能引起農藥中毒。
2、癥狀:整個蜂場的采集蜂都出現肢體麻痹、打轉、爬行等異常行為,采集蜂死后吻伸出、張翅、鉤腹,有些死蜂的腿上甚至還攜帶有花粉團,蜂群的群勢越強中毒就越嚴重。
3、防治:蜂群農藥中毒時要立即將搬離施藥區,同時要清理掉蜂巢中被農藥污染的蜂蜜和花粉,然后給蜂群飼喂0.05~0.1%硫酸阿托品,亦可用0.1~0.2%解磷定溶液噴灑巢脾。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