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蜂都有哪幾種(東北黑蜂介紹蜂)
東北黑蜂介紹
東北黑蜂是1918年饒河縣的鄒兆云從烏蘇里江彼岸俄羅斯遠東地域用馬馱回15群俄羅斯遠東黑蜂,在饒河縣內定地豢養。在饒河縣本地的閉鎖情況前提下顛末近百年的閉鎖繁育和人工選擇所構成的良好的處所蜂種,并于1979年命正式定名為東北黑蜂。經專家判定東北黑蜂集中了世界四大聞名蜂種(意大利蜜蜂、歐洲黑蜂、卡尼喀拉蜜蜂、高加索蜜蜂)的首要良好性狀,是我國貴重的蜜蜂基因庫,被日本養蜂界稱之為“中國珍寶”。
首要形態特點:東北黑蜂比意大利蜜蜂稍大,系統長,工蜂幾丁質玄色,有的在第2、三背板兩側有淡褐色斑;絨毛灰色至灰褐色。
蜂王體色:東北黑蜂蜂王有以下兩種類型,一種是純玄色;另外一種是腹部第一至第五塊背板有深褐色的環紋,在腹部背上,從第一腹節至小節有倒三角形的黑斑。
雄蜂體色:雄蜂全黑,腹部第一至第六節背板邊沿有光澤,小節全黑,尾毛較長,絨毛黃褐色。
工蜂體色:玄色,有的第2、三腹節背板兩側有黃褐色斑。絨毛灰色至褐色,絨毛帶較寬。覆毛較短。
首要生物學特征:具有初春生育快、耐低溫、抗病、抗逆性強、保持大群、節流飼料、收集力強、遺傳性狀不變、保持大群等特點。因為其抗病性強,在豢養進程傍邊不必利用抗生素,是以東北黑蜂所產的蜂產物加倍純凈。東北黑蜂比擬于國內兩大蜂種東北黑蜂具有驚人的收集力,曾締造椴樹蜜一季蜜源單產超250千克的豪舉。二是具有杰出的遺傳性狀,經業內專家嘗試,操縱東北黑蜂培養的第一代雜交蜂種可進步產量達30%以上,是可貴的杰出育種蜂種,被稱之為國之珍寶。
拓展閱讀:
東北黑蜂蜂種介紹
東北黑蜂散布在我國黑龍江省。原是由西伯利亞引進的前蘇聯遠東黑蜂。它是一個已為持久出產實踐所證實了的順應本地天氣、蜜源特點的蜜蜂良好品種。它不但已成為黑龍江省確當家品種,并且也是我國的一個貴重蜂種資本。
東北黑蜂血統闡發
1956年,前蘇聯的舍爾賓納(Щерьина Л С)所著《養蜂學》中提到:“遠東蜜蜂原是被運到沿海邊區去的烏克蘭蜂。該蜂遍及烏克蘭,喙長,暖和,色比中部俄羅斯黑蜂光鮮”。
1975年,德國的魯特涅(Ruttner F)在《蜂箱與蜜蜂》中提到:“近似卡尼鄂拉蜂(A. m. carnica)的蘇聯南部烏克蘭草原蜜蜂(A. m. acervorum)明顯是過渡到黑蜂( A. m. mellifera)的中心類型”。
1982年,劉宗唐在《黑龍江養蜂資料選編》中提到:“據資料記錄,蘇聯的遠東在100年前曾是歐洲黑蜂與卡尼鄂拉蜂的雜居地帶。 蘇聯西伯利亞的喀爾巴阡蜂( Carpathian bee)和遠東蜂都是卡蜂的品種。歐洲黑蜂在十七世紀今后,人們將它超出烏拉爾山帶到西伯利亞。這充實證實西伯利亞不但曾豢養卡蜂,也豢養過歐洲黑蜂。按照遺傳學的概念闡發,東北黑蜂具有不變的遺傳性,并具有其特別的形態指標和生物學特征,它應當成為一個品種。東北黑蜂來歷于歐洲黑蜂和卡蜂的雜居地帶。它在某些方面和歐洲黑蜂類似,另在某些方面又和卡蜂類似,這就充實這樣看來歐洲黑蜂和卡蜂皆是東北黑蜂的親代,同時可以判定,東北黑蜂是由歐洲黑蜂與卡蜂天然雜交后,經持久天然選擇連系人工選擇而構成的一個新的品種”。
1982年,虎林縣的楊玉華、饒河縣的金垣在上述統一選編平分別都以為東北黑蜂源于前蘇聯遠東黑蜂,現已成為順應本地天氣、蜜源前提的處所生態型。
1993年,劉先蜀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關于西方蜜蜂條目中提到:“在前蘇聯養蜂業中具有必然位置的遠東黑蜂,是烏克蘭蜂和中俄羅斯蜂(歐洲黑蜂的一個生態型)持久雜交構成的,并在必然水平上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統”。
綜上所述,東北黑蜂乃源于蘇聯遠東黑蜂,而遠東黑蜂是烏克蘭蜂與歐洲黑蜂的一個生態型─中俄羅斯蜂持久雜交構成的,而烏克蘭蜂接近于卡尼鄂拉蜂。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東北黑蜂的首要血統應是卡蜂和黑蜂。
筆者曾別離于1950年、1957年、1959年,前后引進純種卡蜂、東北黑蜂、遠東黑蜂種王來福州試養。1987年8月在波蘭接觸過歐洲黑蜂。1990 年夏考查了東北黑蜂庇護區。1992年夏又有機遇考查了新疆黑蜂庇護區。如許,綜合中外有關各方面的資料、形態指標、生物學特征和小我直接感到比力,東北黑蜂脾氣和順、經管便利;而歐洲黑蜂或伊犁黑蜂潑辣異常,近之如臨大敵。是以,按主次而論,最少從豢養角度上可以以為東北黑蜂這一品種,血統根基上乃屬于卡蜂(Carnica)的,此中雜有歐洲黑蜂(Mellifera)的相當做分。 至于本日其身上所表示出來的某些高蜂(Caucasica)和南來意蜂( Ligustica )的性狀,則多半是本世紀30年月以致50年月今后所遭到的影響。
東北黑蜂豢養簡史:
19世紀中葉,即1857年中俄愛輝公約簽訂以后,跟著沙俄權勢的深切擴大和大量移平易近入境,并將遠東蜜蜂帶入黑龍江省。
1878年,地處完達山東側,瀕臨烏蘇里江西岸,交通十分閉塞的饒河縣,一名名叫鄒兆云的少年15歲就到對岸為俄國雇主豢養黑蜂,因為潛心斯業,深諳蜂性,成就斐然。1918年遷歸故鄉,在同業王德臣的幫助下,首批從江東用馬馱回15桶蜜蜂,前后計3批共40余群,并自行設計了“方脾18框箱”,在葦子溝定地豢養。 幾年時候,蜂群生育很快,逐年分散,成為現今“饒河東北黑蜂之源”。
1947年,饒河全縣養蜂者達70余戶,蜂群1,850箱,年產蜜40余噸。1955年全縣養蜂2,600余群,產蜜超百噸。
1959年饒河895農場馬忠杰、劉良德帶東北黑蜂96箱入關,轉地河北、 河南、湖南、廣西等省,因為該蜂具有特別性狀和優勝的出產表示,沿途甚受各地同業的獎飾,并被爭購一空。1979年饒河成立了東北黑蜂原種場,蜂業進一步成長。
70年月今后,公路交通改良,異種蜂群接踵入境,蜂種雜交,嚴重要挾東北黑蜂的存在。為保住這一良好的蜜蜂品種,經養蜂專家馬德風、戴日鑣、楊俊伍、韓行舟等盡力呼吁并獲得省地縣主管部分的正視,1980年5月8日黑龍江省當局簽發85號文件,將饒河、虎林、寶清三縣劃為東北黑蜂庇護區,并當即成立監查站,終年巡回查抄。與此同時,有關部分對養蜂出產、蜂種提純進行了手藝指點。1989年饒河全縣有蜂場159個,養蜂4,652群,年產蜜290t,群均勻產蜜62.34kg。
東北黑蜂形態尺度
東北黑蜂是天然構成的一個處所品種,因為蜂王是在空中交尾且是一雌多雄,這就決議了蜜蜂遺傳的雜合性,所謂純種也是相對的。是以,它的性狀現實上是在必然規模內所表示的稠濁性狀。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