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養蜂者如何創辦蜂場 - 養蜂人解讀
一、怎樣建立蜂場
蜂場建立,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由小到大,經過2到3年的積累,逐步發展成型。初學養蜂者既沒技術又無經驗,最佳方式是:在蜂群出窖后,北方在4月中旬左右。南方在3月初左右,先買3至5群蜂,學養、試養,最好找個有豐富經驗的養蜂師傅定期指導。初學養蜂第一年的主要任務是掌握蜜蜂飼養管理技術,主要在蜂群的繁殖、采集蜂的哺育、分蜂、蜂病防治、哺育適齡越冬蜂等方面。在下常年份,第一年以蜂群繁殖為主,適當兼顧生產的情況下,可將蜂群發展到10到15群。第二年繼續深化蜂群飼養管理技術,育王、快速繁殖、復壯、組織生產群,在繁蜂和生產兼顧的情況下,可發展蜂群到20至40群。經過兩年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可初步建立一個擁有40到50群的小規模蜂場。
三、蜂種的選擇
目前在蜜蜂的養殖業里,飼養的蜜蜂有三種。
1.中蜂,也被稱為中華蜜蜂,在農村簡稱為土蜂,是我國的蜂種,在早些年,蜂農都是采用土法飼養,就是用一些廢舊的木質箱具給蜜蜂做一個簡易生存空間,主要是能遮風避雨和防曬,蜜蜂就能自由繁殖發展,這也是中蜂比較好養的原因之一,對于新手蜂友來說容易上手,如今雖然有不少養蜂人改為活框養殖,但是在農村依然還有不少蜂農使用土法飼養,中蜂生存習性是求生欲強,極少會全軍覆沒,在遇到人為因素或者病蟲入侵,以及缺蜜斷子,中蜂容易發生飛逃,并不會坐以待斃,這也是養蜂新手需要面對的一個養蜂難題,中蜂的生存能力極強,能適應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這也是中蜂在我國分布甚廣的原因,中蜂采集的蜜源種類較多,所以由中蜂釀造的蜂蜜會被許多人稱之為百花蜜。
2.意蜂,也叫意大利蜜蜂,這是外來蜂種,幾十年前由國外引進我國,意蜂采用的活框養殖,也正是引進意蜂之后,逐漸有養蜂人把活框養殖應用到中蜂身上,并飼養成功,意蜂與中蜂的習性有些不同,首先是生存方面,意蜂自由生存能力差,所以不適合我國的土養方式,意蜂繁殖能力極強,但對資源損耗也很大,這也是意蜂需要在特殊時期補給糖水,意蜂能長期維持強群,不易產生自然分蜂,通常是由養蜂人來操作分蜂擴群,意蜂最大的特點是采集蜜源能力很強,蜂蜜產量高,但是,在采集蜜源方面,只針對大蜜源有較高的采集性,因此,蜂蜜所含的蜜源成分相對單一,意蜂遭遇病蟲災害的風險較高,尤其是螨蟲,像是自身攜帶似的,所以養殖意蜂需要具有豐富的養蜂經驗,并且足夠了解意蜂的習性,對養蜂新手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3.小酸蜂,也叫無刺蜂,酸蜂個頭嬌小,像蒼蠅似的,因此也被人們稱之為蒼蠅蜂,小酸蜂主要生存在亞熱帶地區,像云南,重慶等地區,如今也有一些不算熱帶的地區的蜂友引入酸蜂,并且取得不錯的突破,或許有一天酸蜂能夠適合更多的地區,酸蜂的蜂蜜產量不高,在物以稀為貴的年代,它的蜂蜜被稱為蜂蜜中的黃金貴族,但飼養方面對于收蜂還是有些難度。
二、蜂場的經營方式、規模與經濟效益
蜂場經濟效益的高低,與蜂場的經營方式、專業化程度、規模大小息息相關。規模越大,分攤的單位成本就越低,經濟效益就越高。隨著現代養蜂經濟的發展,蜂場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已是一種必然趨勢。養蜂行業,入行門檻低,競爭激烈,供需過剩,從長遠來看,養蜂行業單位利潤會越來越低。蜂場利潤的取得只能靠蜂產品的產量、質量,通過質量的不斷提高,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來實現。而專業化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只有在專業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擴大飼養規模,降低生產中的單位成本,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蜂場多以家庭飼養為主,夫妻經營,蜜、漿同步生產。在現有的生產模式下,蜂場規模在100-150群贏利能力最佳。這是初學養蜂者為之努力的方向。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