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蜂群有蜂蜜有的卻沒有?
在蜜蜂養殖的過程中,有的養蜂人或者蜂場有時候飼養了不止一群蜂,往往發現有的蜂群有蜂蜜,而有的蜂群卻沒有蜂蜜,這是怎么回事呢?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可能是和蜂群的群勢及附近的蜜源條件缺乏有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有的蜂群采蜜很多,而有的蜂群則較少,少到可能連蜂群自身所需的蜂蜜都不夠,那么為什么有的蜂群有蜂蜜有的卻沒有呢?下面我們就跟隨八之家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蜂王出現問題
一般蜂群有異樣,首先要來看看蜂王出現了哪些問題,通過問題來逐步排除一些可能的因素:
1、育王缺乏計劃
假設一個養蜂人或者蜂場有上百箱蜜蜂,那么為了方便管理和操作,往往是批量的換王來實現新舊蜂王更替的,也就是在批量操作方面,蜂王的質量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批量換王過程中,有多批次的情況下,那么每一個批次的蜂王是否質量都上乘,都能做到有保證,或者說換王沒有做到批量操作,而是單個的話,那么蜂王也是有可能造成這種現象的。
2、種群基因下降
如果上百個蜂群長期處于定點養殖的狀態,每一代蜂王可能出現不同的優質程度,沒有更換蜂種,也沒有從外界引入優質蜂王進行基因改良,那么長此以往,也是容易引起蜂群衰敗的,如:長期的近親繁殖引發蜂種基因退化,如有此類現象,建議從其他蜂場或商家購買一些優質的種用蜂王來優化蜂群,保證優秀的基因傳承下去。
二、蜜源條件不佳
對于一個蜜源條件不是太好的情況來說,上百箱蜜蜂規模過大;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蜜源條件,難以支撐起這么多蜂群的采集,何況附件如果還有其他的蜂場存在的話,那蜜源不足的缺陷就更加暴露無遺了,在蜜源本身就不充足的情況下,蜂群群勢較強、采集能力強的蜂群自然就會采集到更多的蜂蜜,而采集能力較差、群勢相比較弱的蜂群采蜜量則會相應的減少,結果一對比就會發現,縱然有上百箱蜜蜂,也許只有不到三成的蜂群有蜜,那么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對于定點養殖蜜蜂來說,如果遇到附近蜜源不足,有兩個辦法:一是可以將養殖地搬遷到蜜源充足的地方;二是采取分散養殖的方法,減少蜂群規模,多的蜂群轉移到其他的蜜源點。以上兩點可有效解決蜜源不足的問題。
三、蜂群群勢影響
一個蜂場或獨立的養蜂人,一般手里少則幾群蜂,多則上百群都是很正常的,那么不管我們怎么精心飼養,蜂群之間總是有強有弱,如果只是佛系養殖,讓蜂群自然發展,缺乏有組織有計劃的養殖方法,那么在大流蜜期到來時,就會出現強群采蜜較多,而弱群(幼蜂和老蜂較多)較少甚至沒有蜜,這就出現了有的蜂群有蜂蜜有的卻沒有的現象。
四、為什么有的蜂群有蜂蜜有的卻沒有?
1、培育優質蜂王
一個群勢較強的蜂群,往往蜂王都是比較優質的,這點可以從蜂王的產卵量來判斷。如果一時半會無法準確判斷,這里有個小方法:可以單獨加入一張空脾,把蜂王限制在一個區域讓其產卵,看看蜂王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將空脾產滿卵,從而估算出蜂王的產卵能力如何。如果蜂王產卵力欠佳,只有通過更換優質蜂王來解決了,一般來說1-1.5年更換一次蜂王,而專業的養蜂場為了追求優質的基因則是半年一換。
2、尋找蜜源豐富的地方
對于有規模的養蜂人來說,尋找一個又充足蜜源的地方而不是零散蜜源確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發現還有其它養蜂人,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就需要尋找蜜源更豐富的地方,蜜源充足是必須條件,這樣無論強弱的蜂群都能采集到足夠的花蜜。
3、組織采蜜群
蜂群并不是每只蜜蜂都要參與采蜜的,一個蜂群里面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型蜂里面,除了工蜂以外都是不參與采集工作的,而工蜂群體里面按照工作性質不同和蜂齡的長短,又分為哺育蜂、偵察蜂,保衛蜂,采集蜂等,一般青壯年蜂是采蜜的主力群體,如果青壯年蜂不足,一些出房的幼蜂和老齡蜂也會參與采集工作,但其采集能力欠佳。所以增加蜂量,彌補蜂群消耗所帶來的成員缺口,有計劃的培育蜂群中的青壯年蜂是養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特別是即將到來的大流蜜期,更應該提前做好規劃,培育采集群是非常必要的。
4、引進優質基因
養殖中也離不開適時引進優質蜂王,改善蜂群基因,同時,還可以再蜂群中選擇優質的蜂群作為種用蜂群,提高蜂王質量,改善工蜂的采集能力、哺育能力和防病能力,從整體上提升蜂群的綜合生存能力。
總結:蜜蜂都是勤勞的,無論是中蜂還是意蜂,有花蜜都會盡力采集。但是,首先得讓蜂群有實力去采集,因為一方面蜜蜂要哺育幼蜂,另一方面又要采集花蜜,一個弱小的蜂群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要想蜂群實現大流蜜期高豐收,得改善飼養方法才是王道!
八之家蜜蜂養殖網(www.shebastudio.com),助您成為養蜂行家!若覺得我們的知識對您有用,請收藏本站,或分享給您的同行、朋友、家人們,謝謝!